我们看到的电影都是经过前期拍摄、剪辑、调色,有些大片还要能用到大量的建模和特效,那么,为什么要调色?答案很简单,为了从形式上更好地配合影片内容的表达。
一部影片的表达语言,由画面、音效、同期音与配音等基本构成。其中,画面自然是最重要的基本要素,画面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对影片内容会起到非常大的改变。
要想把影片内容表现得饱满、到位,那么画面的影调、构图、曝光、视角等细节都要精细安排,才能统一形成完美的、适合主题的表现力。
电影基本调色手法:
互补色模式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互补色是指两种对应的颜色所形成的对比效果,以暖色系与冷色系的两种颜色来强调对比度以及提升鲜艳、突出的效果。
最常见的例子为橙色与蓝色、蓝绿色(Teal),这也是多数的好莱坞大片都以这两种颜色作为电影色彩效果的原因。然而,使用互补色模式时须适度调整其饱和度,使该对比效果是令人感到赏心悦目而非刺眼。
相似色模式Analogous Color Scheme
相似色是指以色相环上邻近的颜色之组成来呈现电影中整体色彩的协调感。彼此之间的色彩结合较为柔性,通常以相似色作为电影中的风景色调来呈现自然、柔和之感。
最常见的模式是选择一个主色系,并挑选与其相近的色彩作搭配,最后再以黑色、白色以及灰色作衬托。(日剧也常用)
三等分配色模式Triadic Color Scheme
三等配色是指三种颜色于色相环上以120度隔开,虽然整体色彩的饱和度不会太高,但一样给人生气勃勃之感。然而,三等分配色为电影中最冷门的配色模式,不过适当使用仍会展现出令人惊艳的效果。
深棕色调色法
“黑暗王子”戈登·威利斯的里程碑式作品,创造了经典的深黑与乳白色搭配的调色。70年代制作的《教父》逼真还原了40年代的效果。
主要通过对画面高光部分增添暖色复古色调,同时对其他颜色进行去饱和处理。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可以在达芬奇中添加渐变映射,该功能就会调节高光色调并保留黑色作为中性色。
漂白效果
漂白效果这一技巧的首次应用出现在1958年的日本电影《无法松的一生》中。具体操作则是在胶片的化学图像处理过程中略过漂白步骤。
这样能在胶卷原片上保留大量银,提升画面对比度和去饱和效果。过去,这种手法的最佳效果是在现实曝光的摄影机负片中实现的。但保险公司对此相当不满,因为如果拍摄结果过于极端是无法进行调整的,这会导致整个场景重拍。
这种手法在众多早期电影中被广泛应用,那批电影追求的表达区别于冲印效果之下的超饱和画面与欢快感。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漂白效果并没受到大众青睐。
直到罗杰·狄金斯的《一九八四》再次把这种色调变得热门起来;但最具代表性最著名的运用还要属《拯救大兵瑞恩》。
只需给人物皮肤制作一层遮罩保留其色彩同时对其他值去饱和就能达到这种调色效果。
—END—
转载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IOS下载
安卓下载
小程序